她,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李国娟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宝钢奖优秀教师,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首届上海市高校“阳光学者”,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2016年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她就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娟教授。她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青年学生。26年来,她用青春和大爱、智慧和学识、研究和探索,结出了丰硕果实。
一、对待学生,她有一颗热爱之心,永远如春天般温暖 作为一名教师,她时常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美誉而自豪,更坚信“爱其人而后信其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传授之“道”,她始终努力构建贯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她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和班导师工作。热情义务辅导部分考研学生复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她的“必修课”,每年都有学生在她的辅导和帮助下步入继续求学深造的殿堂。指导大学生成功参加各种辩论赛,显示了她深厚的学术功底。她始终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尽管会占用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可她乐此不疲。她深得学生信任,毕业多年的学生仍视她为知心的师长和朋友,由她任教过的班级学生们会主动提出要求她担任班导师。真挚的师生情谊为学生接受她教授的理论提供了情感的驱动力和感召力。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学生们所闪烁出的思想火花和洋溢出的青春热情,成为她生活中最灿烂的阳光。学生的认可又不断强化了她的工作理念:不能试图给学生灌输单纯的教条式的理论,而要用爱心和智慧启发学生从理论中学到方法,并做到化理论为方法。
二、对待工作,她有一颗敬业之心,永远如夏天般火热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才能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让自己产生不断追求工作成效的热情和愿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教导学生提升境界、拓展视野。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服务学生的成长,多年来,她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挤出业余时间用于求学深造、申报完成科研项目。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将最新的理论视角与理论成果带进课堂,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在研究中不断夯实底蕴,将研究所得与课程教学密切相结合,用科研成果来强化教学的穿透力。学习与研究道路充满坎坷艰辛。她所处的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并不具备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学科基础和学术团队,从课题申报到开展研究获得成果,其间充满了挫折、困难和失败,可她始终未曾改变对事业的敬畏之心和进取之心,锲而不舍,在挫折中不断学习和奋进,因为她深知,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耕耘,要想有所收获,只有更多地付出汗水,没有捷径和坦途。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有力量。“思政课”教学改革无法靠个人单枪匹马实现,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让改革之路通向远方。为了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她领衔组建了教学团队,以团队力量整体提升教学水平。她与团队成员一起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她主讲的课程被列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领衔的教学团队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并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三、对待生活,她有一颗感恩之心,永远如秋天般深沉
生活曾经给了她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和磨难,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沉重的学业需要完成、紧张的工作需要落实……所有这些,满满占据了她的时间,片刻的喘息和休闲都成为难得的享受。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练和考验,她从没气馁,始终怀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豁达和乐观,以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她说过,“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是无尽的书籍。我希望我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有限的知识,还应该有一种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一种从不言败的决心和一种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是她在过去的人生道路中从社会中学到、从生活中感悟到的,被她带进了课堂,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年轻的大学生,使他们成长为不仅拥有智慧头脑,而且拥有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品质,成长为自强、自立、自爱的大学生。“坚强”和“热情”,已成为她在同事和朋友们中公认的标签。
四、对待名利,她有一颗淡泊之心,永远如冬天般宁静
春华秋实。她在教学改革实践及理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日渐被社会广泛认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文汇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教育部网站等都曾经刊登她的事迹、教学改革实践和成果报道。她受邀作为上海市“东方讲坛”讲师团成员为市民做形势政策宣讲,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批准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她撰写的教案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案,获得了上海市第二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二等奖。近年来,她先后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面对成绩和荣誉,她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要淡泊名利。教师的‘名’来自于学生的认可与喜爱,教师的‘利’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其本职岗位上成为一种艺术家。”这是她永远的心声和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