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敏是轨道交通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中共党员。她一直坚持着“以生为本,用最真诚的心接近学生、用最真实的细节教育学生”这一理念,把努力培养学生“人人成才、个性化成才”视为自己崇高的理想和事业。
敬业——勤恳扎实,修身正己
她在进校以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辅导员专题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研读文献、学习学生工作的各种理论并积极申报各类思政教育课题。2010年作为主要参与人申报的校级学生工作特色项目《新学院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直接立项;曾校“我在党旗下成长”征文比赛二等奖、校演讲比赛三等奖、军训“优秀指导员”等。她带的学生入校一年内就获得校、区、市级奖30余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校话剧比赛一等奖等;她指导的慈善项目获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立项资助。
由于日常事务工作繁杂,陈方敏老师把奉贤校区当作自己的家,她把和学生谈心的时间放在下午3点到晚上7点,把班团干部例会和学生会主席团例会时间安排在下午5点,时常工作到晚上8、9点才疲惫的回到自己的寝室。常常有学生从她的办公室楼下路过,看到灯还亮着,就上楼和她谈心,周六、周日如果学生有问题,她也会到办公室和学生交流,同学们都说,陈老师是没有下班时间。
精业——只有投入,方能贴近
陈方敏老师坚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日常事务、班级管理、奖助评定这些看似繁杂琐碎的工作。
开学伊始,学校开展困难生认定工作,为了保证工作公平、公开,她审材料、组织民主评议,虽然是新手,但所有工作通过事先的学习和计划都开展得有条不紊。在认定的过程中,陈方敏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虽然没有提交困难认定申请表,但家庭经济也很困难,因此她想:怎么样帮助这些同学呢?于是她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展开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在寝室察看时,有一名学生只盖一床被,桌上除了牙刷牙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日用品,她猜想这名同学可能很困难,又找来该班干和同寝室的室友进行了解,发现该同学平时确实很俭朴,且学习刻苦,除了上课,多数时间他都是去图书馆学习。
为了戒除一名学生的网瘾,她和家长共同商讨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找到大学生活的快乐,并多次找这名同学谈心,甚至放弃了学校组织的旅游机会,周六仍然留在奉贤校区工作。通过和家长、学生的沟通,这名学生承诺多参与班级、学校的活动,增进与同学的交往。现在这名学生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戒掉了网瘾,重新找回了自信。看到他脸上灿烂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乐业——因为有爱,所以快乐
投入是快乐之源。因为心底充满着对学生工作的热爱,所以陈方敏老师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无私无悔的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她常常说:“做这份工作是辛苦的,是繁杂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充实的。”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么不顺心的事情,只要看到学生的笑脸,她的心里就充满阳光和愉快。
2011年6月27日,是一个她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是她25周岁的生日,她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快下班的时候,一名学生急匆匆的跑进办公室说有事请要处理,她心急如焚跟了出去。原来是学生们准备了蛋糕、礼物在等着给她过生日,学生们精心制作的祝福视频和亲手制作的贺卡让这个远离家乡的年轻人热泪盈眶。她知道,自己对学生的爱会一直持续下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这种爱也将成为她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