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校开展了“2016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评选活动”。经过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层层推荐,校文明办组织评选和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上海教授黄俊革的援疆之路”等荣获学校2016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
入选的项目中,有倾情援疆、无私奉献的典型;有几十年坚持捐款助学的大爱;有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无畏;有保家卫国护校的忠勇;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教育坚守;有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感人事迹;有志愿服务社会和公益慈善的美德善行。师生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种爱心,担当责任,生动体现了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生共筑中国梦的精神风貌。 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好人好事,进一步弘扬正能量,不断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和学校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附:2016年度校“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事迹
上海教授黄俊革的援疆之路
黄俊革,城建学院教授,自2014年2月入疆后,他克服种种困难,仅用半年的时间建了喀什大学第一个工科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为了更好地建设好专业学科,他主动将一年半的援疆期延长至三年,筹建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与当地多家建设、水利等企业签署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满足了本科四年教学所需。他带领喀什大学教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2016年5月,喀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遴选为喀什大学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6年12月土木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喀什大学重点学科。
“援疆时我48岁,我一直希望能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是国家和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黄俊革说。他以身作则,将奉献的种子洒在援疆路上,相信大爱永在、友谊永存。
见义勇为解救一名孕妇
香料学院黎芳源与陈培琴同学在暑假实习期间,路遇劫匪,毫不畏惧,勇敢报警,从而保护了一名孕妇的安全。
2016年8月24日早晨,某公司一怀孕女员工独自一人在松江工业区上班途中不幸遭遇劫匪持刀抢劫。两位同学途经事发现场,听到尖叫声察觉有异,当机报警,并在报警之后停留原地,警察立刻赶到解救该女员工,劫匪当场被捕,解救了该女员工。
两位女同学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上应学子的机智与勇敢,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离休干部长期热心资助贫困学生
陈冠琴几十年来捐助许多贫困大学生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人虽离职但仍心系党的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困难学生。“自己人虽离休了,但思想不能离休,党员形象不能褪色,要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多作奉献。”陈冠琴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90年代,她资助轻专困难学生,十多年前,向河南贫困生捐出5000多元。多年前,又资助了我校人文学院一位贫困同学5000元。汶川地震,她交了4000元的特殊党费,并另外筹集了2万多元汇到灾区。2012年资助艺术学院贫困生直至毕业,2014年又开始资助化工学院贫困生,2016年10月,她又提出每年4.8万元资助10名贫困生……
陈冠琴退而不休,感动你我,她多次叮嘱不要宣传和报道,只希望资助学生定期汇报思想变化。陈冠琴的爱心事迹充分体现了离休老干部的高尚品格和朴实情感。
悦牵圆梦大使资助贵州小学完成助学梦
化工学院悦牵公益服务队自2011年重组之后,已有队员800余名,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达4300余小时。2016年6月,悦牵公益服务队联合学院学科型社团组织进行了第三届“悦山区情,牵少年梦”的六一圆梦活动,收集贵州省天柱县坌处小学大约200个留守儿童信息和“六一”愿望,并进行整理,再由志愿者们对其进行一对一圆梦活动,主要是满足孩子们的一些小需求,如玩具、衣物等。
“悦牵”公益服务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展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并感染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全校已有550余人参与到圆梦活动中来。黔东南新闻网、黔东南信息港均进行了报道。
退伍不褪色忠心保平安
学生联防队是由我校退伍学生组成的一支维护校园平安,保障学校安全的学生群体。他们经过部队大熔炉的历练与洗礼,带着刚毅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重新回归校园。为了军人的荣誉,他们响应学校武装部的号召,自发组成一支既能参与重大事件响应,又能配合开展学校部分安全工作的联防队。
联防队成立伊始,出色完成学校62周年校庆的交通和安全保障工作,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此后,联防队又出色完成学校新生报到、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大型招聘会等10余次大型活动的安防保障工作,累计出勤800小时。
保家卫国的荣光已经融入灵魂,队员们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誉与得失,默默发挥着从部队中磨炼得来的意志品质,尽职尽责完成每一项任务,用退伍兵特有的精神和行动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和和谐稳定。
做教育事业的“蓝领工人”
沈秀国老师是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技术实验中心主任。作为有着33年教龄的老教师,他时刻把学校的发展、学院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响应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一线工程师”的发展目标,沈秀国经常跑企业、下现场。在他的努力下,机械学院与上海电气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平台,创造就业机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他始终将学校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大家舍小家。担任实验中心主任后,日常事务繁多,他常住在奉贤,利用晚上时间做项目,并不遗余力奉献于学生的培养,在机械学院师生中流传着“加工零件找秀国”,便是对他无私奉献的高度赞赏。沈秀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青和人防艾:“预艾予爱,你我同在”
人文学院青和志愿者队成立十余年来,意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与校内、校外各个组织交流沟通,为同学们提供出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平台。
近年来性教育和防艾教育的不足日益凸显,青和人与防艾教育于三年前燃起了防艾的星火。三年来,从结缘防艾开始到结识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从第一场派发防艾健康包大型活动到静安区为艾募捐活动,从申请培训青和人自己的讲师,到申报自己的系列项目,逐步建设防艾基地,青和人在防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步成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
传播“美丽”生态文化彰显服务社会品牌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科学商店”是独具学院特色的,依托大学、根植社区,进行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公益性组织。
2005年由学校出资在校内建设了生态园区,这也成为了“科学商店”成员们最初的起点。“科学商店”的成员们秉着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科学商店为平台,举办了众多服务学校,服务社区的活动。2016年3月3日,他们前往庄行社区敬老院和托儿所,为老人和孩子们展示了插花艺术,并讲解了家庭植物养护常识等等,让他们在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态的美丽,传播了绿色正能量。
在十余年间,这样的活动数不胜数。生态学院不断将“科学商店”完善,致力于真正在学院实现环境美、事业美、心灵美,建设“美丽学院”,承载传播“美丽”生态文化。
感恩工作选择坚守
黄涤老师作为理学院的一名教务工作者,多年发挥踏实肯干、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认真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务管理工作。
黄涤长期负责数理公共基础课程的各项繁重工作;以本学期为例,理学院数理基础课程共有246个教学班,12501人次学生,体量非常大。在服务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她以“师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团结同事和服务全体师生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
由于教务工作任务重,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涤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大,数据指标也越来越差。多次复诊后,医生要求她必须马上做手术。手术前一天,她还在工作岗位上;手术后一天,她躺在病床上安排工作;手术后一个星期又重新回到岗位上。黄涤老师的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令人敬重,她对工作岗位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令人感动。
志愿服务三载谱写人间大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朱慧,自2014年入学以来积极参加各项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小伙伴和她一起投身公益。在她的带领下,爱心团队不断壮大,新一代年轻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不断传扬。
在3年近1000多天的日子里,她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达60余天,她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忙碌于各项校内、校外志愿服务,受到了社会和老师对她的一致认可。当谈及付出时,她表示:“志愿服务成就了最平凡的我。”
朱慧不仅认真对待每一项志愿活动,更做到了长久的坚持。正是她的持之以恒的奉献行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同她一起投身公益、传播志愿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