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校体育课程坚持不断深化改革
发布时间: 2015-12-23 浏览次数: 163

我校体育课程坚持不断深化改革

   1.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我校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28学时),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1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校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创设了“特色普修课程,兴趣选项课程,康复保健课程和运动训练课程”四大模块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见图1)。

               图1:   体育课程模块结构体系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在全面发展体适能的基础上,突出有氧耐力锻炼,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融入其中;同时根据课程发展需要,及时进行灵活调整(见表1)。

表1      各课程模块内容设置及修读对象

年级

模块

系列

教材

修读对象

一年级

特色普修

武术

24式简化太极拳

男、女生

初级长拳

男生

短兵

男生

初级剑

女生

木兰拳

女生

有氧健身操

搏击操

男、女生

街舞

男生

活力健康健身操

男生

拉丁操

女生

有氧大众健身操

女生

二年级

兴趣选项

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网球、散打、陈式太极拳、踏板操、跆拳道、空手道、健美操等

男、女生

一、二年级

康复保健

太极拳和传统养生术

病、残学生

一、二年级

运动训练

各专项运动

校运动队队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开放式教学,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重新组合开课;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大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选择任课教师和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5.采用多元化教学,形成了“五结合”的体育课程及其教学模式,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普修与选项相结合”的结构模式、“传授与导学、导练相结合”的教导模式、“课堂与网络相结合” 学习模式和“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考评模式。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受到了外校专家的好评。

   6.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每学年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学时不少于10%,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体育教育部

2015年12月


【打印】【关闭】

地址: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 邮编:201418 电话:021-60873530 信箱:lhb@sit.edu.cn
Copyright ©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00134号